薛毅
90年代,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鲁迅热有三个特点。 一是重新认识鲁迅思想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“精神资源”的意义。以前人们普遍重视鲁迅思想中反封建专制主义的特点,如今人们发现,他后期杂文贯彻始终的对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批判,是鲁迅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二是对鲁迅作为“有机知识分子”的新认识。鲁迅是一个学者,但决不是那种退回书斋的学者。90年代某些人却说“天下兴亡,与我无关”,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。当人们反抗这种倾向时,自然地想起了鲁迅。 三是重新评价鲁迅与他的文化论敌的是非。80年代中后期,鲁迅的论敌如林语堂、梁实秋等在政治上被恢复了名誉,这是很必要的。但这并不能说明鲁迅与他们的论战是错误的,更不能说明鲁迅偏狭、刻薄。至90年代,鲁迅论敌的文集在中国内地拥有大量读者;而且,当代作家也大量写作一些风花雪月、幽默性灵的散文随笔,读者不可谓不多。但此类倾向一旦构成文学创作的总体潮流,就掩盖了许多沉重的东西。人们不得不反思,鲁迅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批判这种倾向。在反思中,人们发现鲁迅与他们的区别是,鲁迅始终保持与底层人民的精神联系,而他们完全漠视底层的存在。(《文汇报》98.2.27)